top of page
三田徳明雅樂研究會

Mita Noriaki Gagaku Academy

日本雅乐

 

 

 

A. 日本雅乐的范畴

在此,根据乐曲的出处把日本雅乐分为三大类。

 

Ⅰ. 由古代传下来的,神道和皇室仪礼类型的歌舞

 

例:神乐歌(人长舞)、东游、大和歌(大和舞)、久米歌(久米舞)、

大歌(五节之舞)、誄歌等。

这些都被称为“国风歌舞”,是萌芽于日本的本土信仰“神道”的礼仪并传承下来的乐曲,

以歌为中心舞。

 

Ⅱ. 从5世纪开始,直至9世纪,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引进的亚洲各国的乐舞(及以此为基础,日本新创作的乐舞)

 

Ⅲ.平安时代(794-1191)的新创作歌谣

  朗咏・・・・・给汉诗配上曲调,在雅乐器的伴奏下歌唱

  催马乐・・・・给日文配上曲调,在雅乐器的伴奏下歌唱

 

  其中,日本人普遍感觉“最有雅乐味道的”,是Ⅱ的外来乐舞。并且众多日本人笼统地认为这就是,“纯日本出产的音乐和舞蹈”。因为在这些外来的“乐”当中,存在着完全融入了日本的风土,多用于最为日本化的神道仪式中,更发展成为地方民谣的“曲”。


  下文中将对“Ⅱ.外来的乐舞” 进行详细叙述

 

B. 外来乐舞的传入和传承


  日本在这一领域当中,不仅引进作为中国礼仪音乐的“雅乐”,还曽积极地引进“宴会乐”。

  实现引进的中坚人物有包括印度人,越南人的僧侣在内的洲各国的僧侣和乐人,以及从日本到中国等地留学的乐人。

  这些系统的乐曲被引入日本之际,中央曾有大量乐人,专门演奏洲各地的地方色彩浓郁的音乐,或表演各地舞蹈。

  例如,根据大宝令(701年),冶部省的下面设置了“雅乐寮”,按照养老令(757年)的规定,其人员配置如下。

 

  【雅乐寮的定员】 

   歌师4人 歌人30人 歌女100人 唐乐师12人 乐生60人

   舞师4人 舞生100人 高丽乐师4人 乐生20人 乐生60人

   笛师2人 笛生6人 笛工8人 百济乐师4人 乐生20人

   新罗乐师4人 乐生20人

   伎乐师1人 腰鼓师2人

 

 

  此外,从事唐乐的可以是日本人,也可以是“渡来人” (从日本以外迁移到倭国的人口被考古学者称为“渡来人”),但是朝鲜半岛系列的乐曲,只能由渡来人演奏。(《续日本纪》天平三(731)年7月的内容)

  不过,其定员半随着时间的推移,呈阶段性地逐渐减少。

 

 

 

C. 乐制改革和左右两部制

  到了平安时代(794-1191),雅乐的主要的演奏者从“雅乐寮”,变成近卫府的官人或殿上人。

  到了平安时代中期,更进一步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乐制改革,把外来的乐舞总结为两大类,一类是通过中国进口的南方乐舞,这一类被称为“唐乐”,另外一类是通过半岛进口的三韩乐和渤海乐,这一类被称为“高丽乐”,以“左右两部制”为基础,把前者作为左乐/左舞,后者作为右乐/右舞,分为两类进行传承。

  除了部分例外情况,左舞原则上身穿红色系列的装束,右舞原则上身穿蓝色系列的装束进行演出。  

  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

  雅乐表演家,必须演出乐器和舞蹈。

  也就是说,在乐器方面,必须有三种管乐器笙、筚篥、横笛(龙笛,高丽笛,神乐笛)当中的一种,四种打乐器鞨鼓、三之鼓、太鼓、鉦鼓的全部,两种絃乐器琵琶、箏当中的一种。

D. 左舞和右舞的特征
  而在舞蹈中,左舞和右舞中的一个是必修的。在舞蹈的教习和传承中,之所以规定了左右二选一的选择制度,主要原因是左右的近卫府分别负责左舞和右舞,这点从传承的历史中就可以明确。
  另一方面,我认为这种分组形式,是为了不毁坏并遵守舞蹈原本形态的一种极为有用的方式。也就是说,我个人认为,由于左舞唐乐和右舞高丽乐中的基本动作不同,所以在左右的舞乐中,为了避免特色动作的混同,这种传承方法是非常有意义并且有效的。

  另外,表( )中左舞,右舞和音乐之间的关系,以及教授方法等方面的特征,和视在中国、韩国的传统舞蹈的特征也应该是吻合的。中国传统舞踏应该有结合旋律跳舞的倾向,而韩国传统舞蹈应该有结合韵律跳舞的倾向,不是吗?

  对照日本雅乐的舞乐考虑中韩两国的传统舞蹈,也许可以更加明确地彰显出中国性的和半岛性的特征。在这一点上,我认为日本雅乐可以对比较和研究中韩两国的舞蹈做出贡献。

   

 

 

 

 

E. 日本雅乐的传承方法
  日本雅乐的传承,无詑是乐器还是舞蹈,都是老师和徒弟一对一,用口授的方式进行教习,所有的基础在于学习管乐器。雅乐的音乐并不像西洋音乐中使用的节拍器那样打着均一拍子,而是采用随着各乐器的旋律发展不断变化的“特有间隙”进行着下去。出演雅乐的人,在学习云业的管乐器之际,还通过老师口授的“唱歌”,掌握独特的打节拍的技巧。因此,存在的所有乐谱和舞谱都不过是一种备忘录,恕果没有学习过的人,不能通过谱面重新再现演奏方法或是身体表现方法。而且,雅乐和其他的日本古典艺能相比,演奏家和舞蹈人员的艺术生涯很短(据说30岁就到达了峰顶)。因此,必须从年幼的时候就接受优秀的艺术。

1 左舞《万岁乐》

3 左舞《迦陵频》

 2 左舞《兰陵王》

 4 右舞《纳曾利》

 5 右舞《白浜》

  所谓“雅乐”,一般是指和“俗乐”相对的“正统的礼仪音乐”,是在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、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广泛的用语。各国的雅乐,尽管有时代的差异,可是一样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,实现各自独特的发展。

  在日本文献中的首次出现,始于8世纪编写的日本最老古的神话及历史书《古事记》和《日本书纪》中可见的天之岩户的艺能女神天之宇受卖命的神乐。另外,在书中记载的第14代仲哀天皇猝死事件当中,揭示了天皇为了请求神谕,奏起了琴。这种琴近似于在各地古坟中发掘出来的“弹琴土俑”的所持之物,应该是和琴的原型。可以说这和《隋书》(636年)倭国传中记录的“乐有五絃琴、笛” 这一信息也是吻合的。

  从上述的《古事记》和《日本书记》当中,可以了解到当时日本在仪式之际使用音乐及舞蹈的情形。另一方面,在以朝鲜半岛,中国大陆为窗口的古代国际交流当中,日本受到亚洲各国音乐和舞蹈文化的很大影响。就这样,日本土著音乐舞蹈和亚洲各国的乐舞融合,在日本集大成者,就是日本的“雅乐”。

bottom of page